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

布鲁氏菌病,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4-04-19 18:48:42

最近不到一月时间,我院接诊了3例布病”,也就是布鲁氏菌病3例患者来自不同的乡镇,都是接触了有羊的环境,出现反复发热,或肌肉关节疼痛走不动路......没错,如果你密切接触了患病的羊就有可能患“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近十年来,内江每年都有零星散发。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主要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了布病的羊、牛、猪;鹿、犬、马、骆驼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在我国羊是人类布鲁氏菌的最主要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无有效防护而被感染。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食管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或未熟的肉制品或内脏而感染。

3.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其中,饲养和皮毛加工人员易经呼吸道感染。

4.有研究表明布病的传播与输血、骨髓移植、母乳喂养及性行为关。

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人类对布鲁氏菌属中大多数细菌都是易感的。人患布鲁氏菌病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接触病畜等机会多少有关,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养殖业、皮毛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一般多长时间发病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为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的潜伏期长达1年或数年之久。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

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1.发热:是布鲁氏菌病患者最常见症状,但热型多样不一,变化多样,多表现为低热、间歇热、弛张热、长期低热等。

2.多汗: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特别是晚上出汗增多,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导致虚脱。

3.关节肌肉疼: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都可出现,一般疼痛多发生在四肢关节、肌肉,以负重大关节及活动范围大的关键受累多见,可表现为单个疼痛,也可为多个关节,呈钝痛或酸痛。严重者出现脊柱、关节骨质破坏,运动功能障碍。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神经系统受累,严重者导致不育、丧失劳动能力等。

如何诊断

目前常见的监测方法主要是血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细菌培养为布病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建议联合治疗。

当出现反复发热,合并肌肉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尤其从事或近期参与了宰杀,烹饪外地牛羊或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及乳制品,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布鲁菌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布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或接触牲畜及其制品后及时洗手,畜牧养殖和皮毛加工场所禁止吸烟和进食等。

2.不食用生的或半生半熟家畜肉,加工和保存食物要生熟分开,餐具不能混用。

3.不喝生奶。喝牛奶、羊奶时,可用巴氏消毒(70℃,30分钟)或煮沸后饮用。

4.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侵入机体,从事屠宰、挤奶、接羔、皮毛加工等活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工作服、靴子等,工作后对场所和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手上有伤口不接触牲畜

5.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饲养牲畜要圈养,人、畜分居。

6. 对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无害化处理,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消毒。

7.加强对水源、粪便、牲畜的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8.家畜圈舍、生活环境定期严格消毒,粪便要及时处理。

供稿

感染科杨雨婷

审稿

感染科李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