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 始终坚守人民至上政治立场
黑龙江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张巍:健全群众身边“微腐败”治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大力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以扎实高效的为民履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多方问诊精准选题。“微腐败”问题,微在基层、危在民心。必须坚持从政治上看,注意从人民群众反映中精准发现问题,打好治理“微腐败”的人民战争。要关注大数据、活情况、基层声音,系统梳理分析信访举报、网络舆情、巡视巡察成果、“微腐败”案件特点,研判民生痛点难点问题。要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深入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矛盾最复杂的地方,“零距离”接触群众,“面对面”听取诉求,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以“小切口”精准解决群众身边“大问题”。
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坚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一个专项一个专项推进,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要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建立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职能部门具体整治、上下联动推进落实工作机制,发挥专责监督、行业监管双重优势、两种力量,促进监督监管同向发力。要把整治融入“四项监督”之中,构建监督检查先行、巡视巡察跟进、案件查办破题、派驻督促整改的工作格局。要拓展为群众办实事成果,重点整治落实“双减”政策不到位、破坏营商环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乱象等突出问题,坚决斩断伸向民生领域的“黑手”。
推动治理常治长效。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推动监督、整改、治理贯通协同,对群众身边“微腐败”高压整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要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实行“一领域一整治一建议”,促进堵漏洞、密制度、强监管。要开展“回头看”,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验收,确保专项整治成效实实在在。要探索“智慧监督”,综合运用职能部门监管信息平台,及时发现、精准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基层干部涵养为民初心,做到廉洁用权、为民用权。
江苏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王常松:善做“分内小事” 提升群众获得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建党一百年来,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是一致的,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最大底气。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这就是“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根本要求,做深做实政治监督,从“分内小事”做起,用心用情纾民困、解民忧、护民利、暖民心。
要树牢为民情怀。纪检监察工作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在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上承担着特殊责任,发挥着独特作用。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心里装着群众安危冷暖,眼睛盯着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要密切联系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忧”“盼”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智慧也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多坐群众“热板凳”,多听群众“心里话”,多算群众“生活账”,事不避难、事不避小,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要坚持人民满意标准。纪检监察工作是事关党心民心的政治工作,必须把工作成效交给人民来评判。近年来,江苏省纪委监委积极开展失地农民“不失保”、学生吃上“放心餐”、治理群众“看病贵”、看住医保“救命钱”、护好老人“养老钱”、整治高价“殡葬费”、治理违规“停车费”等专项整治,把政治监督落实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民生小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要持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以正风反腐实际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
西藏自治区纪委书记、自治区监委主任 王卫东:用为民惠民新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出我们党始终秉承“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西藏自治区党委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在全区部署开展“查作风问初心、查责任问担当、查漏洞问短板、查落实问成效”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活动,旨在杜绝“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弹回潮,持之以恒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特殊支持、特殊优惠政策,一件一件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协助抓好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活动,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查纠突出问题,以好作风新气象取信于民。
西藏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西藏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活动为重要载体,推动各级各部门把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自己的大事抓好抓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要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7项民生举措实行挂图作战,按照部署要求,一项任务一项任务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群众尽早得实惠。持续开展过渡期监督,立足西藏实际将工作重点放在脱贫成果巩固上,督促加快解决“党员干部思想懈怠、扶贫产业运营管理不善、搬迁群众就业难融入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返贫风险。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重点针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开展“一领域一专项”治理,一年接着一年坚持不懈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让群众切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夯实党在西藏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书记、自治区监委主任 田湘利:做实专项监督 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至上政治立场,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聚焦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强对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把增进民生福祉与深化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深入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开展专项监督,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借乡村振兴之机搞项目谋私、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啃食群众利益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落实情况纳入政治监督范畴,坚决防范和纠正违背新发展理念行为。深入开展调研督导,推动有关部门立足职责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衔接,督促各级党委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发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作用,广泛收集民情;发挥“室组”联动监督、提级监督等作用,及时查处问题,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措施执行不走样、不落空。
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把正风肃纪反腐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干部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上,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乱作为问题以及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紧盯影响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人和事,集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动监督向基层一线延伸。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完善群众点题、及时纠治、推动整改工作机制。对全区乡镇纪委书记分期分批开展培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本领。以强化基层监督推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持续深化“小微权力”监督,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用权监督约束,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以正风肃纪反腐新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公安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孙新阳: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派驻监督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必须保持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公安部纪检监察组始终把办案作为坚守人民至上政治立场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紧抓不放、一刻不松。2021年,聚焦纯洁公安队伍,直接立案52件、5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3人;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首次独立留置1名社会人员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取得良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下一步,将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紧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风腐交织、执法办案领域腐败案件,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防止脱离群众,严肃纠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以下看上、以上率下推动作风整治。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北京冬奥会安保维稳、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防止和纠正“庸、懒、散”问题。持续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查处相关问题28件,推动出台公务差旅费报销、近亲属禁业、离任管理等10余项制度。调研分析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建立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计项目压减达67%。下一步,将推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重基层负担、损害党群关系的“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
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2021年以来,主动依靠群众监督,推动立案突出问题、涉企案件、“电子警察”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等48项顽瘴痼疾。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先后推动对安徽安庆“6·5”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贵州毕节“草包支书”、山东德州警方违规进京抓捕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事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还民真相、严肃问责。下一步,将推动完善公安机关“群众点题、及时纠治、推动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常态长效,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