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

【回眸2021】市卫健委:凝心聚力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23 22:06:00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数字化PET/CT、虚拟现实康复平台等先进医疗设备;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近年来,内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前所未有。

图片

内江市开展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急演练

这是“健康内江”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2021年,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卫健系统,紧扣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定位,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点、堵点问题,全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向好发展,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次疫情

展现“医”心为民的大情怀


每天10余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吃盒饭要轮班,喉咙喊到沙哑,打针打到手抽筋。这是内江新冠疫苗接种现场常见的一幕。

2022年元旦节当天,全市范围内仍有26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提供接种服务。1月1日下午3时许,位于内江市体育中心的新冠疫苗接种点,不时有市民前来打疫苗。

内江市开展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急演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新冠病毒疫苗的上市,为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去年以来,内江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月9日18时,全市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近586 万剂次,其中接种加强针近76万剂次。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达87.34%,3-11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26万余剂次,第二剂24万余剂次,全程接种覆盖率达81.89%。全市已连续600余天无新增本土确认病例。


接种疫苗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核酸检测是确诊疫情的黄金诊断指标。来自内江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32个,成立三支省级采样应急支援队,储备采样人员11063名、检测人员407名。核酸检测量达到12.4万单管/日,检测能力排在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继续落实首诊负责制、预检分诊、病区管控、感控督查等五大制度,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整合医疗资源,配置专用救治病床800张,改造重症救治病床80张;全市1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专科医院发热门诊设置率和专用CT配备率均达100%。


同时,内江市组建包含卫健、疾控、公安、通信、大数据等部门人员的流调溯源队伍,目前全市拥有市级流调队伍10支、102人,县级流调队伍32支、477人;各县(市、区)规范集中隔离场所启用和评估验收程序,按照每万人口不少于20间、常备不少于300间的要求储备集中隔离场所。


2022年,内江市将坚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职能职责、协调机制、运行模式、工作人员“五个不变”,持续抓好人员排查管控、多点监测预警、隔离场所管理、疫苗接种等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专业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场行动

见证医疗服务的大蜕变


2021年9月27日,内江首台数字化PET/CT“落户”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据悉,这是国际上先进的PET/CT机器之一,通过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全身脏器扫描,发现潜在疾患,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康复科引进虚拟现实康复平台,使患者在游戏中就能愉快地完成康复训练。同时,借助康复机器人,可以精准量化使用者的每个动作,为患者设计出一套专门的康复训练动作,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机能。这些康复“黑科技”的应用,使得内江市康复医学技术能力全面达到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


2021年,内江市卫健系统紧扣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务实开展“优医行动”,以提升医疗质量为重点,着力补短板、提能力、优服务,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传出喜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相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公示,成为全国“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标志着内江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标准和水平,对内江市急性胸痛疾病诊治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1年11月,内江市卫健委再传喜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检查和中国脑血管大数据平台直报数据审核,成为2021年第一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单位。两家医院创建成为“国字号”高级卒中中心,标志着内江救治脑卒中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治疗技术不断精进,治疗体系更加完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市中医医院成功纳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持续推进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进程中发挥中医力量。

图片

内江市中医医院免费向市民和抗疫工作人员发放防疫“大锅汤”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内江市卫健委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改善医疗服务年活动”,重点解决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的就医等候时间过长、服务态度不好、医疗质量不高、医疗费用过高、后勤服务不便、信息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七大突出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患者就医平均等候时间降低至30分钟以内,患者满意度测评达96%,四级手术比例提高到20%。


一个创建

倒逼健康水平的大提升


2021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内江市、隆昌市光荣上榜。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自2017年5月内江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全民创建、全域创建”的思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国卫攻坚工作。2020年,内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1项必备条件全部达标,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等九个方面工作富有成效,创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暗访和技术评估。2021年,内江被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乘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内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成绩斐然,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内江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图片

内江市卫健委主要领导调研疫情防控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2022年1月7日,记者来到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现场采访,看见市民群众拿出专属“二维码”在自助机上扫描,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办理了门诊挂号和医保报销手续。“比起以前排队办理,可以节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呢,很方便很省时。”谈及这张居民电子健康卡(码)的使用体验,不少市民连连点赞。


据悉,电子健康卡(码)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标准、面向城乡居民发行的诊疗卡,能够统一标识居民的“健康身份”,具备全国通用、专属健康档案、专家号源随手查、自助就医、缴费不排队以及线上医疗的众多优质功能,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近年来,内江市将电子健康卡、“健康内江”App作为医院线上线下服务的主要介质,实现医疗健康服务“多卡合一、一卡通用”和扫码就医。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注册量401.8万张、电子健康卡挂号量达238.9万人次、持卡实名就诊率67%。因工作成效突出,内江居民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服务被评为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区域应用典型案例。


一项国粹

促进健康事业的大发展


2021年6月28日,经相关专家、学者组织审核、专题评审、科学鉴定、综合考察,中国特产协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评审活动组委会决定授予内江市东兴区“中国天冬之乡”称号。


作为内江市东兴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截至目前,东兴区已新栽种天冬1万亩。研发天冬系列产品40余个,带动种植天冬、黄精、枳壳、铁皮石斛等10余种中药材近8.2万亩,实现总产值约3亿元,“中国天冬之乡”纳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不仅仅是天冬产业,2021年,内江市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在落实品种保护方面,开展天冬、栀子、枳壳、佛手等四大品种的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落实特色品种保护,开展铁皮石斛、天冬等2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拓展中药材运用;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形成单品种药材的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确保中药材品质。


在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市中医医院、“乌龙河百胜药谷”获得了“第二批四川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乌龙河百胜药谷”申报了“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威远百胜外国语学校申报了“省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


此外,内江还在中药材种植、大健康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川渝地区合作,与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交流对接,推进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东兴—(重庆)荣昌—(重庆)大足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川渝合作示范区”,借中医药搭台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内江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暨产业对接大会上,内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江中医药发展目标。即实现“132”目标:创建1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成“中国天冬之乡”“中国曲剂基地”和区域中医院内制剂中心3个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力争到2030年,达到500亿元。


……


回首2021年,全市卫健系统战疫情、防风险、促改革、谋发展、惠民生,在诸多领域均留下了可圈可点的精彩片段,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公务员集体二等功。


展望未来,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将带领全市卫健系统,不折不扣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医疗卫生中心目标,落实新一届市委的要求部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推进医疗卫生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一老一小一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为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贡献卫健力量。

来源:内江政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