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护理天地护理动态详细

精神科/临床心理科——“三心”护理服务 点亮人文微光

发布时间:2025-02-18 09:34:00

一名精神疾病患者或心理疾病患者,他(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持续的战斗,每天都在与幻觉、错乱的思维和抑郁焦虑的情绪战斗,努力维持着看似正常的生活。然而,这类疾病患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病症本身,而是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偏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科护理团队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主,以“走进患者心灵”为主,建立“三心”护理模式,时刻践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治疗护理理念,与患者共同搭建起一座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

一、坚持专业核“心”,打造特色护理

精神科/临床心理科护理工作专科性强,静脉输液、注射等药物治疗较少,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心理治疗护理。

(一)“进心”交流,开展心灵疗愈。科室护理团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与患者交流、交谈,多方位、多层次关心患者的生活、心理情绪状态等,分阶段、分步骤拉近与患者的关系,了解困扰患者心理、情绪的“堵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同时科室组织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护士们精心策划着每一个环节,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将患者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既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又能形成互补的良好态势。例如,对于以焦虑症患者为主的小组,护士们会巧妙安排一些在应对焦虑方面有经验或者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加入,就像在一场合唱中安排领唱者,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心理护理方式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多次收获患者赠送的手工画等礼物。

 

(二)“入脑”磁动,改善情绪状态。经颅磁刺激治疗是精神心理治疗领域中的新型治疗技术,通过磁场改变刺激脑部神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睡眠、情绪状态的物理治疗方式,治疗前,护士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以及当前的用药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估,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们守在床旁观察患者的反应,经颅磁治疗虽然相对安全,但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他们像敏锐的雷达,仔细留意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任何细微的不适表现。治疗结束后,护士们通过询问患者的感受等方式评估治疗效果,动态调整刺激频率、时长、振幅等治疗方案,并告知治疗后的休息、饮食等注意事项。该项物理治疗方式自2021年开展以来,服务人次逐年上升,从2021年的300余人次到2024年已上涨至5000余人次,患者及家属对科室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2025年1月至2月期间就收获了三面锦旗。

 

(三)“全时”守护,创新无陪病房。无陪护病房的建立是护理理念的革新,背后蕴含着对患者更深层次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护理模式局限性的深刻洞察。精神科/临床心理科优化流程布局,指定一间大病房15张床位作为无陪护病房,针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和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采取无家属陪护的方式,由护理员进行24小时陪护,护士给予更加精准的治疗和护理,从患者日常生活的细致照料到病情的严密监测,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精神心理人的人文情愫,在为家属分担沉重的陪护压力的同时,持续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感。

 

二、瞄准人文重“心”,实行暖心举措

(一)从病区环境入手,更新硬件设施。近年来,精神科病区的环境常被人诟病,科室持续致力于改善病区环境,于2024年底对全科室的墙面进行全面粉刷,病区环境焕然一新,接下来还将持续努力,争取在空调安装、患者活动场所的设置等方面给患者提供更加舒心的住院环境。

 

(二)从患者需求入手,加强基础护理。

1.提供床旁结算服务。科室积极响应医院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服务措施,推出“床旁结算”暖心医疗服务,以往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需要在病房与收费处之间来回奔波,这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种负担。提供床旁结算服务后,护理人员在病区内为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有效避免患者及家属的奔波劳累,给就诊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就医体验。

2.组织募捐患者衣物。精神病区患者由于他们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家境贫困,生活困难,甚至有的患者已没有家属关心、照顾,多年来,精神疾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常面临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他们在寻求帮助时常遇到各种困难,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在季节更迭之时,在寒冷的冬季,有的患者仍然衣着单薄,一件冬衣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日常的保暖衣物,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抵御严寒、感受温暖与关爱的重要保障。精神科护理团队积极联系医院党办、工会,制作衣物募捐海报,号召全院职工伸出援手,为这些精神疾病患者送去一份温暖,海报发出后,医院陆陆续续有职工捐献衣物,这是继“为患者提供温暖的床”后又一温暖患者的举措。

3.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封闭病房中的患者由于病房管理的特殊性,为了满足患者的个性化用餐需求,科室护理团队在充分考虑患者的饮食需求和疾病特殊情况下,与医院食堂进行沟通协调,精心安排封闭病房订餐服务。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营养均衡的餐食选择,确保患者在封闭病房中也能享受到可口的饭菜。同时,在订餐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互动,给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三)从关爱护士入手,做好职工减压。精神科护理工作与常规科室有很大不同,科内护理人员虽承担的静脉治疗、注射等常规操作、工作较少,但心理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是患者的“情绪垃圾桶”和“出气包”,常常受到患者的人身攻击,护理人员常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为了体现对护理人员的关怀,科室建立心理疏导、沟通机制,护理人员常向责任组长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护士长、责任组长不定期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心理疏导,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等。同时科室实施护理人员生日休息规定。让他们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有时间放松身心,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这一人文措施的落地,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他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回归服务初“心”,履行社会责任

(一)开展义诊,做好服务延伸。义诊活动是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的重要桥梁,科室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精神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通过义诊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像天平的两端同等重要,同时在义诊过程中积极发现一些早期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通过义诊活动的筛查和初步评估,提前给予患者相关治疗建议和心理干预,防止病情发展。

 

(二)投身科普,促进同防同治。科普工作在构建公众对疾病正确认知的大厦中,如同坚实的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科室护理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创建“伍人撰”微信视频号,像创意无限的编剧精心策划脚本,组织拍摄、剪辑科普视频,这些科普视频涵盖了多种疾病的基础知识、常见误区、应对方法等内容,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的讲解,让观众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畅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了解各种疾病知识,同时积极参加省、市相关协会、学会组织的科普视频、演讲比赛,获得多个奖项。

 

(三)积极宣传,传递正向价值。在新春佳节之际,科室组织护理人员拍摄人文视频,既宣传护理人员春节值班值守的辛苦,也倡导全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多一份关心关爱。在视频拍摄的策划阶段,护士们犹如充满创意的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热情,深入考虑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拍摄内容。从剧情演绎,到新年的祝福话语,再到全体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年庆祝场景,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构思。新春视频拍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它更像是一座桥梁,体现了精神科护理团队对患者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回首过往,精神科护理团队在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方面如同勤劳的农夫在丰收的田野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无陪护病房、团体治疗、经颅磁治疗、科普工作和义诊活动、床旁结算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凝聚着护士们的心血和智慧,都像灯塔的光芒为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护士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护士们参加更多的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的精神心理疾病护理知识和技术。同时进一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与其他科室以及社区的协作,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供稿:精神科/临床心理科  刘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