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逐年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最新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220万例,这是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59.0/10万,居全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首位。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肥胖、压力、月经不调、晚婚晚育、家族史、乳腺疾病等致病因素有关,早期的乳腺癌是无症状的,但若不规律自检或到医院行规范的检查,出现各种乳腺癌临床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乳腺癌筛查的小知识。
乳腺癌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1.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欠规则、活动欠佳,大多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者刺痛。2.乳头溢液:多为血性,发生于单侧。3.皮肤改变:皮肤典型“酒窝征”“橘皮症”“皮肤卫星结节”等。4.乳头异常:回缩、高抬、糜烂、破溃。5.腋窝淋巴结肿大。
怎样判断乳腺癌的高危风险人群?根据《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符合下列A、B、C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A.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2)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乳腺癌 2 人及以上;(3)二级亲属 50 岁前,患卵巢癌 2 人及以上;(4) 至少 1 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 BRCA1/2 基 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或自身携带 BRCA1/2 基 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注: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B.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1)月经初潮年龄≤12 岁;(2)绝经年龄≥55 岁;(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 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 于半年;(5)45 岁后乳腺 X 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 (或乳 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型或致密型。
C.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 个月;(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 活产年龄≥30 岁;(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 次。
乳腺癌筛查的方式包括自我检查和影像检查。
自我检查:未绝经女性应在月经干净后一周进行检查,已绝经女性可选固定日期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时手指不能脱离皮肤,用力均匀,以手指能触到肋骨为宜。
镜前检查:站在镜子前观察乳房外形是否正常,双侧乳房大小是否对称,乳房皮肤颜色是否正常、两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乳头是否内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或湿疹样变。
自我触摸:站立位或平卧位均可。右手检查左侧乳房时,左手放于头后,同理行右侧乳房检查。手法:三指并拢,从乳房上方开始顺时针以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循环按摩检查,检查完后回到乳房上方,下移2cm行下一圈检查,第三圈检查整个乳房及乳头(示指、中指、拇指轻提乳头并向下按压,观察有无液体溢出)。最后检查腋窝有无增大的结节。
影像检查:乳腺彩超、乳腺X线、核磁共振。
乳腺彩超:首选检查。
乳腺X线(钼靶):40岁以上女性推荐,40岁以下女性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核磁共振:敏感度高,费用高,一般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常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乳管镜检查:适用于乳头溢液患者。
筛查建议:
一般风险女性:(1) 25-39岁:每1-3年行乳腺临床体检,鼓励患者关注自身乳房,有异常变化及时到医院就诊。(2) 40-70岁: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X线提示为致密型乳腺的患者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3) 70岁以上:适合机会性筛查,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不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高危风险女性:推荐起始年龄更早(<40岁)30-35岁开展乳腺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MRI。
供稿:肿瘤三科 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