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然而,肝癌并非不可战胜——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MRI)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影像学技术,正在为肝癌早诊带来革命性突破。
一、为什么肝癌早诊如此重要?
1. 早期肝癌可治愈
肿瘤直径<3cm的单发肝癌(BCLC A期),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后5年生存率可达60%-80%,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若肿瘤未侵犯血管或转移,根治性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
2. 晚期肝癌治疗困境
晚期肝癌常伴随血管侵犯、转移,治疗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为主,疗效有限,中位生存期仅1-2年。
3. “无症状期”是诊断黄金窗口
肝脏代偿能力强,早期肝癌常无特异症状,依赖主动筛查才能发现。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提出,高风险人群(如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首选钆塞酸二钠MRI)。
二、肝癌早诊的“利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传统超声和CT对微小肝癌(<2cm)的检出率有限,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早诊的“金标准”:
1. 超高灵敏度
钆塞酸二钠是一种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被正常肝细胞摄取,而肝癌细胞无此功能。通过肝胆期成像,肿瘤表现为明显低信号,检出小至0.5cm病灶的灵敏度超90%,远超常规影像。
2. 精准鉴别诊断
可区分肝癌与肝硬化结节、血管瘤等良性病变,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3. 无创评估肝功能
通过肝胆期信号强度,间接评估肝细胞功能,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三、行动起来:高危人群的早筛策略
1. 目标人群
- 慢性乙肝/丙肝患者
- 肝硬化任何病因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长期酗酒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2. 筛查建议
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首选钆塞酸二钠MRI),可提前6-12个月发现癌变,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扭转患者命运的关键。钆塞酸二钠增强MRI以其卓越的成像能力,为肝癌早诊提供了“火眼金睛”。我们呼吁高危人群重视规律筛查,医疗机构多推广此精准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共同将肝癌扼杀在萌芽阶段,让更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
肝细胞癌早诊早治:抓住黄金时机,大幅提升生存率;抓住早期,就是抓住生机!
供稿
医学影像科 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