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脑动脉瘤”并不是肿瘤,而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它是颅内供血动脉在血流的冲击下,导致血管壁的某个薄弱点逐渐膨大,形成像浆果一样的凸起。颅内动脉瘤有很高的危害性,它由血管壁薄弱点膨出形成,所以有一定破裂的风险,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有30%左右的死亡率,轻者会引起头痛,重者会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脑动脉瘤
如何预防脑动脉瘤
我们常说疾病“防胜于治”,一般认为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血管壁防御能力的下降和血流的破坏因素增强这两方面因素有关。
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增加脑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吸毒、大量饮酒等。
因此,避免这些因素可以有预防脑动脉瘤的作用。
脑动脉瘤破裂有征兆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发生动脉瘤破裂之前就会出现各种特定的临床症状,如视力改变或视物重影、一侧面部麻木、单眼上方和后部疼痛等。
动脉瘤破裂以后,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突发剧烈的头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剧烈头痛都是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剧烈头痛,都需要尽快就医。
脑动脉瘤治疗方法
许多动脉瘤患者选择接受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处理。其中,外科手术使动脉瘤自血液循环中完全隔绝才是有效治疗动脉瘤、防止再出血的根本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包括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两大类。
开颅手术直接夹闭
血管内介入栓塞
血管内介入栓塞
目前国际上和国内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多认为,对于同时可以使用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建议首选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手术后仍需重视吃药
破裂动脉瘤患者在完成手术、病情趋于稳定后仍需要进行部分药物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术后需要的药物治疗也不同。比如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在术后需要短时间服用预防癫痫的药物;而采用单纯弹簧圈治疗的患者术后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对于同时使用支架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的抗血小板治疗。
最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与动脉瘤的形成、增大和破裂关系密切,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对于动脉瘤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供稿人:神经外科 刘思奇
审核人:神经外科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