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科室设置检验科科室动态详细

尿常规检查:读懂身体发出的 “隐形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15 15:00:45

尿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它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帮助医生了解泌尿系统及部分全身性疾病的状况。尿液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包括水、代谢废物、电解质等。尿常规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常用于疾病筛查、诊断及治疗监测。

尿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

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部分:

1.物理学检查

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到深黄色,颜色深浅与饮水量、出汗量有关。红色可能提示血尿,乳白色可能见于乳糜尿或尿路感染。

透明度:正常尿液清澈透明,浑浊可能提示感染或有结晶。

气味:正常尿液有轻微氨味,尿路感染时可能有明显臭味。

比重:反映尿液浓缩程度,正常值约1.015~1.025

2.化学检查

pH值:正常范围约4.6~8.0,偏酸或偏碱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蛋白质:正常应为阴性,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

葡萄糖:正常阴性,阳性常见于糖尿病或肾糖阈降低。

酮体:正常阴性,阳性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长期禁食。

胆红素/尿胆原:异常可能提示肝胆疾病。

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细菌感染。

隐血:阳性提示可能有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存在。

3.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正常0~偶见/HPF,增多提示血尿。

白细胞:正常0~5/HPF,增多提示感染或炎症。

上皮细胞:少量存在属正常现象。

管型:正常少见,出现大量管型提示肾脏病变。

结晶:少量无临床意义,大量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

常见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

1.血尿: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能由结石、感染、肿瘤或肾炎引起。

2.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阳性,常见于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损害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白细胞尿:提示尿路感染或炎症。

4.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或肾小管功能异常时出现。

5.酮尿: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严重饥饿状态。

6.胆红素尿:常见于肝炎、胆道梗阻等。

7.结晶尿:大量草酸钙结晶可能与肾结石有关。

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采集方法

一般建议采集清洁中段尿,即先排出少量尿液,再取中间部分送检。

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并清洁外阴,防止污染。

容器需使用医院提供的无菌尿杯。

2.送检时间

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最好在1小时内,避免细菌繁殖或化学成分变化。

3.影响因素

剧烈运动、发热、情绪紧张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

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呋喃妥因)可能改变尿液颜色。

大量饮水可能稀释尿液,导致某些指标偏低。

4.复查建议

单次异常结果不一定代表疾病,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必要时需多次复查确认。

尿常规的临床价值

尿常规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还能提示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代谢紊乱等。它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也是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

通过尿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方向,再结合B超、肾功能、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例如,尿路感染患者在尿常规中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亚硝酸盐阳性;而肾炎患者则可能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尿常规是一项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但信息量丰富。它不仅能帮助早期发现疾病,还能为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健康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有慢性疾病或症状的人群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记住,尿常规结果需结合临床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指标自行诊断。


供稿

检验科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