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由肾脏、尿路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的复杂过程,维持了体内的水盐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正常人的尿液呈透明的浅黄色,色素主要来自尿黄素及少量的尿胆素和尿红质。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比如食物、药物以及疾病状态等原因。除了正常的透明浅黄色尿液外,尿液还可能出现透明无色、深黄色、红色、酱油色、白色等其他颜色,不同的颜色提示着不同的健康信号,需要我们在必要时积极处理,及时干预。
透明无色尿液:提示可能饮水过多,需要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出现水中毒。
深黄色尿液:如果尿量少,可能提示饮水量不足;也可能见于脱水、肝脏或胆囊疾病等病理情况;服用B族维生素后,也可能使尿液呈深黄色。
红色尿液:在排除食用火龙果或者服用利福平等会使尿液颜色变红的食物以及药物外,红色尿液常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和肾脏等疾病的征兆。
酱油色尿:又称为血红蛋白尿,可见于由于剧烈运动而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也可见于溶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泌尿系感染以及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情况。
白色混浊尿液:常提示有泌尿系感染、肾炎或是肾病综合征等病理情况;若是乳糜尿还提示可能与丝虫病等疾病有关。
除了尿液的颜色变化外,我们还应该密切关注尿液当中的泡沫。排除由于排尿过急或者饮水过少引起的少量泡沫外,大量泡沫还可能提示有尿蛋白或尿糖的升高。尿中的泡沫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或高血压肾病的线索,大家排完尿记得低头看一眼,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供稿:检验科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