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科室设置检验科科室动态详细

关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应该检查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29 17:57:24

李先生的朋友最近因为糖尿病肾病去医院做了透析,李先生自身也患有糖尿病,所以感到特别焦虑,想到医院做个体检,筛查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的确,因患糖尿病而发展为严重肾脏损害的病例很常见。


糖尿病肾病总共分为五期,前期进程极其隐匿。

一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升高。

二期GFR仅轻度下降,患者在这之前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临床能发现的是糖尿病肾病三期,此时尿中会出现持续性的微量白蛋白,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三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此时肾损伤经过有效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且医疗费用少,但如果失治误治,就可能会向下发展为四期肾病。

四期肾病将逐渐出现一定的肾功能异常、肾性高血压、水肿、大量蛋白尿等症状。等到血液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再往下发展就是五期肾病,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和肾移植治疗。

糖尿病肾病怎么做到早发现?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关键!

病程在5到10年以上的患者和长期血糖控制欠佳、血糖波动幅度大的患者以及已经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监测血糖外,还应该定期进行肾脏病相关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甚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其中尿常规是常见的粗筛试验,它集合了十余种项目,简便、快速、经济,可综合判断泌尿系统疾病。尿常规项目中包含有尿液蛋白质项目,属于半定量项目,可筛查尿中一定浓度的蛋白,但对于需要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而言,其灵敏度显然不及生化项目尿微量白蛋白。

在肾脏病早期,尿常规蛋白质阴性时,尿白蛋白含量可发生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可避免收集24小时尿的麻烦,适合大小便尿失禁、尿少等。如果尿常规蛋白是(﹣)、(±)或(﹢),初筛可以用ACR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尿蛋白增多。在3至6个月内,3次尿检中2次白蛋白增多,即可确诊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并能排除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发热病等能致尿白蛋白排泄增多的疾病,即应考虑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尿常规蛋白或ACR明显增高,此时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计算24小时内尿中蛋白的排泄量来进一步确诊。操作如下图示:


另外,收集24小时尿需要防腐剂吗?不放的话尿会不会“馊”掉?答案是:标本能及时送检则不需要,因为防腐剂会一定程度上干扰检测准确度,而且大量研究数据也已表明尿液常温保存24小时后,尿蛋白和肌酐并没有明显变化。

常见相关检查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供稿:检验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