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核”,大家可能会想到核武器,威力强;日本核污染,辐射大,危害重。因此,对行核医学的检查十分抵触。那么核医学科的辐射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会致癌、会致白血病及影响生育等问题呢,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核医学检查的电离辐射。
在医院大家经常会看到这个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往往会觉得恐慌。其实,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辐射
生活中辐射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如来自地球的宇宙辐射、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坐飞机、吸烟等。每年每人天然辐射剂量约为2.4mSv!
例如:吃一根香蕉会有0.00001mSv;每天吸20支烟,一年的辐射剂量0.5~2mSv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来源
核医学检查中,患者的辐射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而非检查仪器本身。这些药物会发射出射线,用于获取人体内脏器的功能和形态信息。简单来说,打了针、口服或使用了核素药物的患者,便是一个“移动的放射源”。
核医学检查辐射剂量有多大
(一)与CT检查比较
从2007年ICPR(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报告表中可以看出:
做一次全身骨扫描比胸部CT的辐射剂量还要低,且明显低于增强CT。
做一次PET-CT和腹盆腔增强CT的辐射剂量差不多,其中使用核素18F-FDG的辐射剂量约5mSv,其余辐射剂量则来源于检查中的CT扫描部分。
由此可见,核医学大部分单次检查辐射剂量较小,远低于CT检查,更不会引起致癌等问题。
(二)对孕妇的影响
按照《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服用放射性药物的怀孕母亲所致的胎儿的有效剂量,只要胎儿有效剂量不超过100mSv,患者可以不必终止怀孕或避免怀孕。且文件明确指出采用99mTc及其放射性药物对孕妇进行核医学诊断时,可直接采用较小的施用药量和延长成像时间来进行优化,此时通常不需要估算胎儿受照剂量。
因此,所有人包括孕妇行核医学99mTc及其放射性药物SPECT显像是足够安全的。同理,行核医学诊断性显像结束的患者活动也不受限制。
对待核医学检查所带来的辐射,抛开剂量谈辐射,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要存在过度的恐惧,而是应当依据合适的检查,进行科学防护。
供稿
核医学科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