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科室设置耳鼻喉科(头颈颌面外科)科室动态详细

听力筛查:为宝宝的未来“听”见精彩

发布时间:2024-12-20 18:14:11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旨在早期发现新生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一、筛查目的

若新生儿听力障碍未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将严重阻碍新生儿在语言、认知及社交等多方面的正常发展。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尽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从而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主要是两大类:

1.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

2.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颅面部畸形、母亲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以及出生时缺氧窒息史等的新生儿。

三、筛查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1.耳声发射(OAE):通过记录耳蜗产生并经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到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来评估听力。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客观、准确、无创的优点,非常适合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和评估。

2.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听觉系统对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脑干的传导功能。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听力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婴儿。

此外,还包括声导抗测试、行为观察测听以及诊断性听力学评估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一般不被视为初筛的首选。

四、筛查流程

1.初筛: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进行,使用OAE或AABR等方法进行筛查。如果初筛通过,则认为新生儿听力正常;如果初筛未通过,则需要进行复筛。

2.复筛:对于初筛未通过或可疑的新生儿,需要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时一律双耳复筛,即使初筛时只有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也应复查双耳。如果复筛仍未通过,则需要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估。

、筛查结果解读

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如果筛查通过,则表明新生儿听力正常;如果筛查未通过,则表明新生儿可能存在听力障碍,但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估来确定。

六、注意事项

1.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前,需要确保新生儿处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以减少外界干扰和误差。

2.测量前要给新生儿吃奶,但不要喂得过饱,并进行拍嗝,以防新生儿因胃内空气排不尽而出现不适、打嗝或吐奶等现象,影响检测结果。

3.家长需提前为新生儿更换尿不湿,确保其干爽清洁,避免不适感引发新生儿烦躁情绪。

4.检查前,家长应协助医师清理新生儿耳道,减少残留物干扰筛查结果。

5.筛查时,家长需固定新生儿头部,防止操作引起的晃动损伤耳道或鼓膜。

七、筛查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宝贵时间,还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共卫生举措。例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正常值通常指的是耳朵听阈值应该在25分贝以下,而首次筛查未通过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42天左右重新复查。此外,新生儿听力筛查过关率与孩子是否有高危因素相关,足月儿的通过率一般在95%以上,而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通过率约为70%。它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对听力健康的重视,促进相关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每一个新生命的关爱和责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总之,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新生儿的一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家长应重视并配合相关筛查工作,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供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秦启惠

审核: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邓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