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科室设置病理科科室动态详细

为什么还要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发布时间:2024-11-22 10:45:23 本文来源: 病理科 赵畅

“建议联系病理科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类经常出现在病理诊断报告中的术语,让不少患者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这并不代表着患者的病情严重,更不是病理科无故增加检查费用,而是因为有些病变,尤其是肿瘤的性质仅仅依靠组织学观察可能无法明确,需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协助诊断。

什么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呢?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抗原抗体结合物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判断。通俗的讲,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利用已知的抗体(钥匙)精准的识别出病变细胞中特定的抗原(锁),进而为最终的病理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什么时候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呢?

一是协助确定肿瘤来源,是否原发或转移。比如,某位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骨转移灶,由于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分化差等原因,通过组织学观察仅能确定为骨的转移性癌,而不是肉瘤、淋巴瘤等,但无法判断来源。此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癌细胞表达PSA,即PSA(+),病理医生便能确认骨的转移癌来自前列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分泌,是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指标。

二是协助判断病变性质,是炎症或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比如,某位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前列腺占位,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医生通过对组织学的观察发现多灶异型腺体,可能是恶性(癌),也可能是良性(腺病),但是无法肯定。此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这些异型腺体周围完全缺乏CK(H)的表达,病理医生便能以此为据做出前列腺腺癌的诊断。CK(H)是识别基底细胞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而基底细胞缺失是诊断前列腺腺癌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是协助进行肿瘤分型,是腺癌或鳞癌,是T或B细胞淋巴瘤,等等。比如,某位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肺占位,随后进行纤支镜活检,由于肿瘤细胞分化差(分化差代表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的相似度低,通俗的讲就是分化差的肿瘤细胞十分幼稚,无法成熟,病理医生无法从外观判断它像谁),病理医生通过组织学观察仅能确定为肺癌,但无法明确类型。此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癌细胞表达P40,即P40(+),病理医生便能以此为据确认肺部占位为肺鳞状细胞癌。p40阳性是诊断鳞状细胞癌的根基,是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肺鳞癌标志物。

四是指导治疗方案,寻找治疗靶点。比如,乳腺癌患者需要明确HER-2基因状态,从而确定是否能够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细胞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便能够推测其基因状态,因为HER-2基因扩增往往导致HER-2蛋白表达增加。抗HER-2靶向治疗是HER-2基因扩增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

除此之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还有很多的用途,例如明确病原体(胃的幽门螺旋杆菌、宫颈的人乳头瘤病毒等)、发现微小转移灶(乳腺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分辨细胞产物(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各类激素)、预测患者预后(结直肠癌的MMR检测)。

另外,当患者被告知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时,常常会疑惑,甚至担心是不是又要手术,又要从身上取组织。一般是不需要的,因为第一次的活检组织已经在病理科通过取材制作了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只需继续使用组织蜡块即可。

组织蜡块,可利用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供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供稿

病理科 赵畅